陆军后期阵容的核心在于平衡火力输出、防御能力和战术灵活性。重型坦克、精英步兵和远程火炮是构成主力部队的三大支柱,三者缺一不可。重型坦克负责吸收伤害并突破敌方防线,精英步兵提供稳定的持续输出和占领能力,远程火炮则从后方压制敌方单位。这种组合能有效应对大多数战斗场景,但需根据敌方阵容动态调整比例。
重型坦克在后期战斗中扮演关键角色,其高防御和火力使其成为推进的核心。需重型坦克不应孤立作战,必须搭配侦察单位提供视野支持,否则容易被敌方反坦克武器针对。精英步兵的作用不可忽视,其高防御属性使其能有效抵御敌方轻火力,并在占领建筑时发挥关键作用。摩托化单位在后期仍有一定价值,但其脆弱的防御属性限制了实战表现。
远程火炮是后期阵容的胜负手,尤其是自行火炮和火箭炮。自行火炮射程远、伤害稳定,适合持续压制敌方阵地;火箭炮则擅长范围打击,能快速清理敌方集群单位。使用火炮时必须确保其处于安全位置,通常需布置在森林或掩体后方,并依靠前排单位提供视野。若敌方试图突袭火炮阵地,可提前部署歼击车或反坦克单位进行拦截。
攻城车在后期的作用较为特殊,其专精于建筑破坏,但对其他单位伤害极低。在攻城战中,攻城车需严格保持距离,避免被敌方炮塔锁定。若战场仅剩攻城车,建议及时撤退而非强行作战。后期需避免过度依赖单一兵种,例如纯坦克流或纯步兵流容易被针对性克制,混合编队才是稳妥选择。
战术策略方面,后期战斗需注重阵型与站位。炮兵和攻城车应置于后排,坦克与步兵居中,侦察单位则分散于侧翼。遭遇战时优先消灭敌方有生力量,再推进攻城;防御战则需依托地形和炮塔构建多层防线。合理利用策略技能可进一步提升部队效能,例如增加攻击力或降低敌方防御的战术能显著改变战局。
陆军后期阵容的构建需兼顾攻防平衡与战术适应性,根据战场形势灵活调整单位配置和站位。重型坦克、精英步兵和远程火炮的协同是基础,而细节操作和战术选择则决定了实战上限。